
下了交流道依照指示停好車(擔心主辦單位沒劃定夠大的停車區,我特別提前在離竹圍港稍遠的停車場停車)看看時間還算充裕,雖有雨倒也不大,信步朝著賽事通知所提到的彩虹橋走去,身邊也漸漸看到越來越多的跑者,下雨天果然無法讓跑馬的人退卻。

場地的規劃果然是一般地區型賽事的規格,動線略顯混亂,起跑在即花了一些時間才與黑大會合,參加的人數約莫一千出頭,正是黑大偏好的小而美賽事。
(大會還特地安排了活動 AED,不過初期他們都跑在一塊,不知道先頭是否也有另一團,畢竟不分散的話就沒太大實質效用 )
很多外國朋友都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蘆竹馬的主辦單位顯然也知道單靠沿線的景色(附註一提,雖然是西部濱海公路,可能是天氣的緣故,我跟黑大是接近尾聲才注意到遠方有海岸線)是無法成為這場賽事的特色,因此到處可以見到"台灣最美的風景",結合在地一些社區的成員,沿線約每三公里就有一站加油團,跟補給站互相交錯著,這些加油團的叔伯姨嬸們即便在這樣不算好的天氣裡依然熱情歡呼陪伴著跑者長達六七小時,所需要的體力跟耐力的確跟跑者相比也不遑多讓。
除了加油團讓人感到揪甘心之外,這一場賽事最...最...最值得大書特書的就是補給啦!一般的水跟運動飲料、餅乾、滷味豆乾、香蕉、小番茄、西瓜、橘子跟檸檬片這姑且按下不提,仙草、豆花、咖啡、奶茶、啤酒已經是讓人覺得驚艷,但後面這三
項出現後,以上這些都相形見絀,那就是....
烤豬都見識到了,再來個碳烤手扒雞也不過份吧,看來是做生意用的設備完整移植到公路上,味道其實也不錯,只是跟烤豬肉比起來是乾了點。
繼豬雞之後上場的是滷牛腱,分量看來不多但其實會持續供應,吃到這一站其實已經沒有餓的感覺了,完全是不吃一下會覺得可惜所以才吃。
天氣沒預期中的差,一路上跟黑大天南地北的閒聊,加上沿路豐富的補給不知不覺就跑到折返點,算是挺輕鬆愜意的。不過待我們過了折返點之後,才知道這場賽事的大魔王是誰:連續 21K 的逆風!也許是吃太飽讓身體怠惰的關係吧,本來逆風就該是跑馬的家常便飯,但在折返之後不知怎的卻越跑越覺得吃力,甚至還跟黑大輪流當起對方的破風手才讓這半馬跑得比較順暢一點。但也因為要當對方的破風手就不能並排著跑,不能聊天加上景物依舊,讓後面的 1/3 路程變得沈悶許多。
花了近五小時跟黑大一同跑回終點,人潮已經不像一早那般踴躍,本以為是我們跑太慢其他人都跑完離開的緣故,不過看看成績單的名次,才知道我們後面還有一半的人還沒回來呢。
在黑大的解說之下,我才知道原來會場安排的主要活動區在我走過來的方向的另一頭,大會所給的物資中有三張園遊會的 coupon,面額總共一百元,用意是用這個取代原先要給跑者的完跑物資中的餐點,讓跑者可以直接在園遊會的攤販上挑選自己愛吃的,設計立意良好,但若選項不多恐怕美意打折。到了現場一看... 雙膝一軟差點跪下,厲害了主辦單位,這麼多攤是怎麼辦到的啊?!
(上下兩張照片是我在"攤販街"中央往兩個方向所拍攝,可以看出現場的攤位數量其實很多,連選擇也沒什麼重複,可以看得出主辦單位的用心)
參加本次賽事的重頭戲就是由馬拉松普查頒贈給黑大的 60 馬紀念啦,可以看到上圖黑大左手邊那四個獎座,沒猜錯的話由小到大依序是 十馬、三十馬、六十馬跟百馬。
難得有幸看到六十馬獎獎座,當然要就近端詳一番。雖說我也有資格拿個三十馬的獎座,但一方面是懶得到馬拉松普查那邊一一登錄,此外家裡的櫃子也不大,擺個初馬獎紀念一下應該就夠了,否則就等拼到百馬時再來登錄吧。
完跑物資由於有那一百元園遊券的緣故,整體看來是有比較陽春些,不過我是希望連衣保袋都可以省了,畢竟大浴巾還有機會用到,衣保袋一個就可以用好幾年,每次參賽就給一個對於常跑的跑友來說應該也會很困擾吧?
完跑獎牌算不上精緻但還挺有特色。以主辦單位僅是區公所就可以把比賽辦得這麼有特色,可見參與的人都非常盡心,從天時、地利這兩點來看,天時:當天北部其實有很多賽事舉辦,蘆竹馬選這日期自然就會讓部分有意願參加的跑者不得不犧牲;地利:西濱公路沿途景物雖有"特色",但這恐怕不是大部分的人會喜歡的,唯一可以努力且主辦單位也確實做了很大努力的人和部分,相信有參加的跑友都能深刻感受到他們的用心,對於這場賽事我個人是蠻推薦的,如果想好好吃個粗飽的人,必選,如果想破 PB 又沒報上國道馬也不妨選擇這一場(但對於滿滿 21K 的逆風要有心理準備,聽其他跑友的抱怨,這場比賽的逆風歷屆以來應該是普遍情況),但如果已經參加過的人... 可能要再過一段時間才會想再來參加吧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