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it 運動心肺評估系統
*本文為iFit品牌合作文。
心肺能力,無需比較
剛開始聽到有機會到iFit 社群專屬體驗中心測心肺數據時,我第一時間的反應是:「我才不要咧!這麼久沒跑步了,測出來的數據一定很不好看,這樣多糗啊!」
但冷靜一想,什麼叫「好看」的數據?其實,不過只是個迷思罷了。
心肺適能是健康體能中最重要的要素,是各種生理功能綜合表現的結果,完全屬於個人獨一無二的數據,好、壞,都與旁人無關,監測出來的不是用於「比較」而是「忠實呈現」出自己的現下的體能狀態,測試結果只是用來真實面對自己的身體狀況。
心肺功能測試的目的
練習時覺得很累?很喘?還是很輕鬆?我們往往用主觀感受來定義自己的訓練狀況。
對於求好心切的人來說,常會覺得自己還沒發揮十足能力而過度逼迫自己,導致過度訓練而不自知。
對於容易放過自己的懶散人來說,卻又是太容易自我感覺疲累,自認已經非常努力而採用過低而無效率的運動強度。
而心率監控則是利用客觀數字來反映身體狀況,「心跳率,你最好的運動教練」書中寫道:「正確的(心率)資料可以讓你評估自己身體的反應、適應性、能量消耗的狀況、訓練計畫的合適度。」
怎樣的運動強度是有氧?何時又是無氧?訓練區間跟時間長度?如何預防過度訓練?間歇訓練中的恢復時間?長距離比賽時的配速?都能從中找到解答,利用專業測量出來的數據進行運動能力評估、開立個人化的運動訓練計劃,如此一來可使我們的運動更為精準、安全、有效。
iFit運動心肺評估體驗流程
沒有任何一個公式會比你親自測試出來的數據準確。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自然,心肺功能也不能一概而論,算出最大心率的方法有很多種,公式也有五六個以上,絕對不是只有「最大心跳=220-年齡」這麼簡單。(可參考這篇:為何不直接用公式直接計算最大心率?)
一般而言依據年齡預估的最大心率,會有正負10-12下/分鐘的差異發生,甚至不同的運動測量出的最大心率也會不一樣。
當我開始研究關於心率的問題時,光是第一關「最大心率」 ,我的頭就很痛,選擇哪個公式才比較適合?還是應該要找個時間自己去實測評量?
iFit提供我們一個更便捷且科學化的實驗室檢測,不用費心神去想套用何種公式?如何測試?一切,交給專業的來就好了。
測驗的數據會分成兩類,一部分是屬於呼吸相關的「氣體分析」、另一部分則是心率相關的「心電圖分析」,綜合起來,就是我們個人的心肺數據。
接下來就跟著我一起來看看檢測流程到底怎麼進行吧!
首先,到了現場之後,必須先簽署同意書以及基本調查,讓測試人員了解你的身體狀況確認沒問題之後才會進行測量。
接著就去更衣室戴上心跳帶、回來要戴上面罩測試。
面罩的功能是可以檢測我們的呼吸,相關的數據都會靠這個面罩來偵測,能夠即時地分析每一次吸氣與呼氣的氧氣濃度與二氧化碳濃度。
所以得要好好確認面罩的密合度,不可以漏氣才行。
確認密合無誤之後,先安靜休息一陣子,平穩呼吸及心跳。
測試的方法會從緩步慢走開始。
慢慢階段性的加強速度及坡度,到不得不開始小跑、快步跑為止。
也許看到這裡大家會好奇,測試員怎麼會知道每個人需要配置多少速度呢?
其實,其實,跑速調整會依照個人能力做不同的配置。像我一開始的問卷還有口頭詢問時有說明自己有運動習慣,但已經好一陣子沒練跑,最近才開始重新跑步,檢測人員會利用他的經驗來判斷我需要從大概多少的速度開始。
除此之外,測試的過程,也會利用自我察覺修正數據,時不時的確認我自我認為在現下的運動狀態是如何。
也無須擔心萬一跑步速度調太快,反應不及,除了左右兩邊的扶手可以抓握以外,身上的安全繩也能避免意外產生。
測試到何時停下?
其實,實際上在跑步機的時間並不會太長,基本上會控制在12分鐘以內。
原本以為會強力到讓我筋疲力盡的狀況也沒有發生(當然,其實還是辛苦的啦),檢測師說明因為很多時候大家對於自我評量的運動自覺有落差,所以他們也會從呼吸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來做判斷依據。
自認為還沒用盡全力的我,其實呼吸中的攝氧量已經出現了高原現象,此時就算再繼續增加運動負荷,攝氧量也不會再出現上升,而測得的數值就是我的「最大攝氧量」。
科學化分析及訓練
最大攝氧量的高低,與心肺的能力具有明顯的關係存在,是綜合呼吸、循環、肌肉等不同系統運作下,吸入氧氣、輸送並使用的結果,代表我們的心肺功能的重要參考指標,而這個數值只有進實驗室測驗才能知道!
最大攝氧量除了可讓我們了解自己本身心肺功能的好壞以外,還有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耐力運動訓練強度的設定依據。
在分析圖表上頭也會看到另外兩個數值就是「無氧閾值」、「呼吸代償閾值」,這幾個臨界點都是科學化訓練中很重要的數值,將會是做為判斷運動強度的的關鍵指標。
問題是當我們離開實驗室之後,自然無法時時戴著面罩監控呼吸狀態,更簡易的方法是將這幾個臨界點的數值對應當時的心跳,作為我們運動時之訓練標準。
檢測師在說明的過程中也有跟我聊一下我平常跑馬的狀況及速度,現在有心率可以參考之後,提供我全馬、半馬、10k如何利用心率做調整配速的建議。
黃金燃脂區間
至於不想要這麼認真訓練,只是想要輕鬆運動減肥的朋友,另外一個參考數值對我們來說會更重要,就是「黃金燃脂區間」。
根本也不用費心研究圖表,檢測完畢之後檢測師會直接幫忙註記,我們在多少心跳率時是燃脂最有效率的區間。
例如,我的黃金燃脂區間是110~130bpm,以此心跳率區間進行運動1小時,約可消耗415.01大卡,其中33.05%來自脂肪。看到這段我整個傻眼!這樣運動比我想像中的輕鬆太多太多!
因為110~130的心跳,此時運動大概也只是「介於快走、要跑不跑、小步慢跑之間」,此時我才恍然大悟,難怪日本會推行所謂的「超慢跑」,是非常有科學依據的啊。
看來跑的慢也沒什麼好可恥的,只要有輕鬆的運動就很棒了,因為此時我們可是位在「黃金燃脂區間」中呢!
我的運動能力等級
好遺憾啊!只是個很普通的人而已.....每次我的練武奇才夢想都會被現實狠狠打破。
不過也沒什麼要緊的,重點是,透過「iFit運動心肺評估系統」我更了解我自己的身體,還可以不再套用公式,自行手動調整更符合我身體狀況的訓練心率範圍。
看到數值後心中的那一點點不甘心,如果能夠化成運動的動力不是也很棒嘛!
iFit讓運動科學走入凡間
iFit將原本只有在醫療機構或者是學術中心才有的專業科學化分析帶進我們身邊,這些以往覺得很困難得到的資訊,現在對於一般人來說不再顯得遙不可及。
老實說,在知道iFit運動心肺評估系統之前,我從來沒有想過像我這樣運動能力普通的人,也能夠享受這樣專業的分析。戴上面罩那一刻,感受真的很妙啊!彷彿自己是專業運動員般的飄飄然呢~(雖然,出來的數據一點都不讓人飄飄然。)
無論是想要更精準訓練的朋友,或者是單純只是想了解自己心肺狀況的人,iFit運動心肺評估系統都能提供公式以外,更詳盡的個人化數值。
最後,要謝謝Mark的耐心分析,我的專屬運動心肺報告,要有他的詳細解釋才具有意義。
數字其實是死板的,室內的測驗數據要怎麼應用到戶外練習?每個數據又代表了什麼含意?個人的差異性又在哪裡?這些細節,不是只能從數字看出來的,不管我們原本對心率訓練的了解有多少,都可以在跟他的交流之間獲得更多知識喔!
這次我去體驗的地方是在於延平北路上的iFit 社群專屬體驗中心,環境比我想像中的寬敞及豐富。
除了運動心肺能力檢測的實驗室以外,還有各種女性專屬的運動主題,最好的是有iFit的各種商品的實品展示,可以實際上看到商品一定比網購更讓人安心吧,對商品有興趣的可以單純去逛逛也不錯。
【產品資訊】
哪裡測量:運動心肺能力檢測+專業報告解說
*本文為iFit品牌合作文。
【延伸閱讀】
[體驗] iFit【Fitty】運動壓力褲/壓縮褲好穿嗎?評價如何?跑友疑問解答。
【參考資料、好文好書推薦】
有興趣鑽研科學化訓練的朋友可以參考市面上有關心率跑的書籍,如「體能!技術!肌力!心志!全方位的馬拉松科學化訓練」、「丹尼爾博士跑步方程式」、「心跳率,你最好的運動教練」等,或者「耐力網」網頁,能更了解LSD、節奏跑、間歇跑等不同速度的配置,分別需要在怎樣的心跳區間內進行。
網路:攝氧量可以做什麼?
【LULU的碎碎念】
文章看完後如果願意順手給我一個讚或分享,我會很開心的喔!
也歡迎加入我的粉絲團,不漏接本人持續碎念運動相關分享文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