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一年半前換了智慧型手機後,計算自己慢跑的公里數這件事情就變得非常簡單。
這真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我再也不用手上捆20條橡皮筋去跑步,以前還沒辦法計算時,只能每跑完一圈將左手得橡皮筋換到右手來計算距離。
一開始運動大廠並沒有進入這塊市場,隨著慢跑的人變多,才開始進行開發。
Nike+並不是我第一個使用的APP,說實在的他也不是我心目中覺得最棒的。
首先介紹我使用得第一個APP,Runtastic
他是全英文界面,使用上滿順手的,具有語音功能,以及設定公里語音反饋。
這款APP很棒的是他在回顧過去運動資訊時的一目瞭然,每公里的速度、時間,還可以以一公里、兩公里、五公里、十公里去看平均速率。
不過有些功能是需要付費的,好比要看五公里以上的速率就必須購買runtastic pro,不過它是所有app中占cpu最少的,所以即使邊慢跑,邊滑Facebook或是上網也不會覺很卡。
使用這個程式陪伴我跑了25.4公里,讓我突破人生得第一個30分鐘內跑完5公里後,我正式與它說再見。
理由嘛....就是看到更吸引的人新歡micoach
為何我在這個時候並沒有選擇Nike+是因為:這時候的Nike+只專注在ios系統上的精進,Android系統的Nike+真的只能用爛到爆來形容,由其是他的GPS定位時在是太弱了。
而micoach是我心目中最好用的慢跑APP,
慢跑完的結束畫面也是簡單俐落。
而慢跑資訊可以透過圖標來呈現,不過他並不像Runtastic一樣是直接記錄在APP程式中,而是每次要檢閱這些Data必須要在連接網路下載,會花一些些時間。
但它之所以榮登心目中第一好,是因為她有個讓我感到貼心的功能是:他真得是個Coach!
進入micoach網頁後可以自己訂立運動計畫,這個功能Nike+後來也有,
但是micoach會在下載完micoach後他會請你輸入自己平常的配速範圍,以那個為基礎去計算你在這個訓練計畫中每個階段的配速。
例如:我選擇了「參加比賽」中10公里的訓練計畫,micoach會幫我規畫47次的路跑訓練,每次訓練中的配速要怎麼配,
下方藍色的部分是大約7分速,綠色是全速,在慢跑的過程中,如果你這段時間的配速太快或太慢,都會以語音提醒減速或是加速。
因為這個貼心的功能,micoach榮登我心中的第一名,它陪伴我走了很長的路,跑了276公里,陪我突破人生的1小時10公里。
然而,我後來又換去使用Nike+,因為......馬克媽媽也在用,
我必須要說Nike在行銷上的功力一流,使用Nike+成為Nike+的一員,可以在報名他們的路跑時擁有一些特權,
Nike+的特色是加入了好友功能,讓慢跑不侷限於一個人的運動
因為Nike這個品牌很強大,後來推出了NTC等都可以用同樣的帳號登入,累積Nike fuel,
Nike總公司推出了NikeFuel mission,就是可以透過運動所累積的Fuel,去幫助主角過關,擊退壞人,是滿有趣的虛實結合。
但Nike+的網頁很怪,常常登不進去,加上他的APP超吃記憶體,所以我個人不是那麼得喜歡他,
唯一吸引我使用他的理由就是Nike公司所發起的那些活動,例如去年冬天的「戰勝壞天氣」等。
即使這樣他也陪伴我跑了81公里、19次慢跑的時間。
不過網誌寫到此處,應該等等我就把APP換回micoach了吧!哈哈
還有什麼是我沒有發現的功能呢?快快來跟我分享吧!
留言列表